大发计划团队专业回血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大发计划团队专业回血 > 新闻动态 > 制造业不好做?万丰奥威偏偏逆势增长60%:它到底做对了什么?_技术_市场_公司

制造业不好做?万丰奥威偏偏逆势增长60%:它到底做对了什么?_技术_市场_公司

2025-05-23 14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56

商业这点事儿,聊聊就懂了。每日20:00更新商业案例。

1988年,浙江诸暨一个小镇边上,一个不起眼的小厂悄悄冒头。说是“厂”,其实更像个家庭作坊,没啥响亮的名字,也没有过硬的资源背景。但它做的东西挺冷门——铝合金车轮。

这家公司,就是后来的万丰奥威。

当时国内的汽车行业才刚起步,轿车是有钱人才能碰的。别说轮毂了,就连整车都还主要依赖进口,技术全在国外人手里,尤其是日本和德国。但创始人陈爱莲押对了一个赛道:她认为中国制造迟早会崛起,汽车零部件要国产化只是时间问题。所以,她从最基本的铝铸造做起,慢慢啃技术难关,等到大家意识到这个方向值钱时,她已经扎下根了。

其实讲万丰奥威的故事,得从一个疫情下的小插曲说起。

2020年,德国一家轮毂制造公司快撑不住了,疫情搞得欧洲汽车市场一团乱。就在别人都在收缩战线时,万丰奥威派人飞去慕尼黑,不是去支援,而是直接谈收购。两个月后,这家德国工厂成了万丰的子公司。

当时不少人懵了:都说行业难混,你咋还敢收购?

展开剩余85%

但这恰恰就是万丰的思维方式——它不是在等风口,而是在制造风口。它不靠单一产品赚钱,而是靠商业结构里的“连接点”赚钱。听起来有点抽象,打个比方,它就像拼图高手,每一块拼图买得精准,拼完才是一整幅稳固的制造帝国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说个金豆自己的小故事,咱们在继续聊:

【金豆蛐蛐TA:】

几年前,金豆随手养了几根富贵竹。那会儿,它们只是几根瘦瘦小小的嫩苗,没啥存在感。但没想到,这一养就是好几年,不声不响地长成了一大把,绿得热烈,枝叶横飞。

最让我意外的,是疫情那段时间,家里没人、水也断了,我心想完了,这段“绿意缘分”大概就此画句点了。结果回来一看,它们居然还活着——不但活着,还长得比以前更茂盛。

有时候真的会怀疑,是不是每个生命里,都藏着一股倔强,好像天生就不需要被照顾,它们自己就能在风雨里活下来。

今天给它们换水的时候,突然发现一个问题:长得太猛,叶子太多,茎开始有点撑不住,歪了。有没有人懂?这种情况,是换个大点的花盆比较好,还是直接拿根支架撑一下就行?嗯,在线等着求支招,挺着急的~

继续聊这家公司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从作坊到“拼图操盘手”

早年,万丰只是靠压铸技术吃饭,性价比高,慢慢成了国内铝轮毂供应链上的重要玩家。真正拉开差距的,是它背后那套“全球制造拼图”的战略打法。

举几个例子:它去美国收购了高端制动系统厂Wilwood,德国搞定了经典轮毂品牌BBS,然后又在国内建起高自动化工厂。这不是拼运气,是在算产业链的账:你想要高端客户,就得有高端技术和品牌;你想控成本,就得掌握自动化生产。

它的商业模式像套娃:技术,既有买来的,也有自己搞的;品牌,既有国际范儿,也有本土化;市场,既做欧美豪车,也盯国内新能源;制造,国内控成本,海外控交付速度。

所以,当国内市场遇冷,它靠宝马、奥迪的订单撑着;当欧美市场下滑,它就迅速转向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这些新能源厂商——全都在它客户名单上。

万丰的“四步棋”:再造增长引擎

当行业不景气时,大多数企业都收缩战线,万丰却反着来。它在这几年下了四步关键的棋:

第一步,冲向高端:航空零部件。 据Wind数据库数据显示,2023年万丰航空板块收入增长38.5%,毛利率高达24%。比起传统轮毂的10%毛利,这就是天花板。公司也不客气,2024年直接上马五条新产线,目标直指波音和空客。

第二步,数字化转型。 它收购了一家做工业软件的公司,整合AI算法和物联网技术,搞出一整套“智慧工厂”方案。运营成本直接降低10%-15%。这不仅是提效,还是在为估值讲新故事。

第三步,全球布局+本地化制造。 它在墨西哥和匈牙利设厂,不光靠近客户,还绕开了地缘冲突带来的风险。2023年海外订单增长了21.7%,是抵御中国市场疲软的“保险丝”。

第四步,走绿色制造路线。 万丰搞了一个循环再生铝材料中心,目标是2026年实现核心工艺的碳中和。这事儿看似环保,实则是生意——北欧的大型车企已经签了供应意向协议。

微笑曲线的“断层”与制造业的真相

从2015年开始,国内汽车铝轮市场增速放缓,行业陷入严重内卷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2年铝轮出口量下降了5.2%,平均毛利率不到10%。

万丰当然也感受到了寒意。2021到2023年,传统业务营收增长乏力,净利润还一度波动,部分海外工厂甚至亏了。但问题的根本,是市场从“生产驱动”变成了“技术+平台驱动”。单靠轮子好,客户也压价,没人愿意为“附加值”买单。

所以万丰的战略,不是再卷价格,而是升级“连接力”——比如把轮毂和悬挂系统打包卖,用模块化让主机厂更省心。

万丰的独特“混搭打法”

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很大,2023年约为1.5万亿美元(Statista数据),我国是增速最快的市场。大玩家们纷纷抢新能源配套,比如拓普、华域、精锻科技等。

但这些企业多数扎根在国产车阵营,而万丰能横跨奔驰和蔚来,军用飞机和Model Y,它打的是混合牌。

国际上,对标对象可以是:日本的爱信精机,技术派典范;德国ZF,全球并购高手;美国李尔,搞模块整合。

但万丰和他们不一样。它用的是“中国制造+欧美通道+本土政策”三合一打法,这在全球市场算稀缺品种。

很多人觉得制造业就是低端、辛苦、赚不到钱。但万丰奥威的故事告诉我们:制造业也可以高阶,它可以是资本的容器,是组织的考场,是技术的竞技场。

这家公司用并购拉通供应链,用技术打通市场,用财务撑起周期,用机制优化节奏。它未必最风光,但是真正懂得如何在不被注意的地方,搭建起一个能穿越周期、抗风险、跑得远的系统。

这,就是万丰奥威的厉害之处。

发布于:广东省